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进修项目
2024-10-16
科室简介
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6年,经过学科几代人的共同不懈努力,学科的规模、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浦东新区和医院加大了对学科的投入力度,2018年5月在新区和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李强主任的引领下,学科经过努力获得了新区“高峰高原学科”项目资助,医院对学科的定位和架构重新进行了调整,学科从此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近年来,我们乘着国家将上海浦东新区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东风,学科在医院以及浦东新区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科建设与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全科上下,奋发有为、砥砺前行。2019年11月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成立,2021年12月学科获得浦东新区“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近5年,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17项;上海市科委等纵向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600余分。
随着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学科先后获得了国家“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优秀学科;国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防治项目”——优秀单位;国家“间质性肺病规范化诊治项目”——优秀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专科护理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2020年在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专科综合竞争力排名榜单上,位居110家综合性医院的前3名;住院患者的疑难、危重程度(CMI)位居全市第二;在最新国家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位居全国第52位,已然成为了全国呼吸专科中,学科设置最为齐全、临床服务能力和规模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综合实力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进修项目介绍
主要的进修专科方向为RICU/MICU、介入呼吸病学、肺血管介入、肺功能检查、呼吸康复等,均为中国呼吸专科医联体认定的PCCM专科单项规范化进修基地。
一、RICU/MICU(医师/技师/护士;6个月、9个月、12个月)
1、呼吸支持技术; 2、重症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 3、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快速诊断与综合救治; 4、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5、复杂大气道梗阻的综合救治; 6、床旁CRRT的应用;
二、介入呼吸病学(医师/技师/护士/麻醉;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
主要针对零基础或有意向从事介入呼吸病诊疗工作的医师。涵盖普通支气管镜、支气管镜成像系统、呼吸内镜解剖及影像等基础课程,并专门教授支气管镜下灌洗、刷检、活检;荧光及窄谱成像;虚拟导航支气管镜;C-TBNA;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TBNA、EBUS-GS-TBLB;内科胸腔镜;暂时性气道金属支架植入。
三、肺血管介入(医师/技师/护士;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
东方医院肺血管介入中心为国内首批PCCM肺血管介入单修基地,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单位。目前下辖呼吸监护室 16 张床位及普通病区 12 张床位,目前共有人员 29 人,其中医技 12 人,护理 17 人,拥有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独立拥有 1 个肺血管介入手术室。常规开展床旁和 DSA 下右心导管检查、规范肺动脉造影、经皮导管肺动脉血栓取栓术、碎栓术、溶栓术、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及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肿瘤血管灌注化疗和栓塞术,对急、慢性疑难复杂和高危肺血栓栓塞症以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其他各型肺动脉高压(包括肺动脉高压危象)的诊断和救治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个月单修课程以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术和肺动脉造影术为主要学习内容,课程涵盖:肺血管病基础理论学习、临床患者的管理、经皮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术和肺动脉造影术的操作。同时可选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及经皮导管肺血栓栓塞吸栓术。
四、肺功能检查(医师/技师;3个月、6个月)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关键诊疗技术。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肺功能检查已被纳入常规体检。肺功能室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单修课程由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强教授主持,朱晓萍教授全程指导。通过3个月系统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掌握肺功能检查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仪器管理、消毒防护等,能独立完成各种肺功能检测,达到肺功能检测的质量控制标准,能独立进行报告的解读分析,熟练掌握各种肺功能仪的维护和保养。
五、呼吸康复(医师/技师/护士;3个月、6个月)
呼吸康复单修3-6个月课程,主要针对零基础或有意向从事呼吸康复工作的医师。涵盖微波、短波、超短波治疗,低中频电疗,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等光疗,motemed 主被动训练等肢体训练仪,床旁呼吸康复训练,床旁肺功能等型心肺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