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可治! 鞘内吗啡泵植入术为六旬患者解决癌痛难题

2024-07-26

对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剧烈的癌痛。62岁的张先生便是癌痛的“受害者”之一。“我的后背像有个锥子无时无刻在锥骨头一样痛!”张先生患有晚期肺癌全身转移,在其口服大剂量最强的阿片类药物后仍旧表示癌痛难以控制。张先生说:“我服用这类‘止痛药’后,对药物的反应很大,在癌痛的同时还伴恶心、呕吐和头晕等症状。”为缓解癌痛的程度,张先生和女儿一起来到我院疼痛科寻求治疗。

“医生,我不怕死,可我怕疼,这个癌痛我真的受不了了!”张先生面露难色。原来,张先生已忍受了3个月的癌痛,这次因为口服大量的“止痛药”仍疼痛难忍,且相继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让其和家属饱受癌痛折磨。疼痛科廖丽君主任在详细了解张先生的问题和需求后,便与王祥瑞主任和疼痛科团队共同讨论。团队成员表示,张先生肺癌全身转,疼痛部位非常广泛,静息状态疼痛评分NRS 8-9分,并且对药物的副反应过大,故建议用椎管内给药的方式,既能提升药效比,又能随时为患者加药,在控制其爆发性癌痛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患者因疼痛控制不佳而出现的药物耐受情况。最终团队确定了张先生的最佳治疗方案——通过局麻下手术植入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将药物精准输送到疼痛部位,即“鞘内吗啡泵植入术”。除此之外,廖丽君教授考虑到患者预期生存寿命及家庭经济情况,决定用使用切口最小的,费用相对便宜的半植入式鞘内吗啡泵。

术前,团队医生使用最细的穿刺针对张先生进行了一次蛛网膜下腔低剂量吗啡注射,在测试输注起效后,团队第二天便为张先生实施了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术中,张先生侧卧于手术床,廖丽君教授使用超声定位腰椎节段,并选定患者L2/3椎板间隙作为穿刺点。同时,为保证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的导管不被椎旁软组织夹闭,团队在术中选择斜角穿刺入路,从下位椎体下方进针的方式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且因术中使用了超声引导定位,大大提到了斜向穿刺的准确度。

廖丽君教授依据超声图像上制定的穿刺路径为患者进行充分局麻,并取18G穿刺针指向靶点进行穿刺——针尖穿刺至椎板间隙黄韧带,稍用力后出现“突破感”,拔出针芯,患者脑脊液顺畅的从导管流出。团队按术前测算好的长度缓慢地将导管置入患者体内。整个手术过程仅40分钟,患者仅有背部1cm及腹壁2cm两个小切口。

术后,张先生表示其癌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前还痛到卧床不起的他,在术后半小时便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先生表示,手术后他便将自己之前服用的“止痛药”全部停掉了,并且其自身的睡眠、食欲和精神状态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疼痛科)

疼痛科普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