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我刚做完痔疮手术
怎么会是直肠癌!”
小陆听到确诊结果时
如同遭遇晴天霹雳!
今年32岁的小陆是职场白领,正处于事业上升期,3个月前她突然发现肛门口有一块肿物,大便时疼痛、出血,急忙去当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痔疮,立即做了痔疮手术。术后一段时间,大便疼痛及肿物脱出症状有所改善,但依旧便血,小陆以为是术后正常现象。
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症状仍未改善,甚至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平日会有黏液流出,排便规律也发生改变,且总有排便不尽感。
小陆这才意识到不对,来到东方医院肛肠外科就诊,直肠指诊发现距离肛门约6cm处肿物,已经环绕肠腔一圈,导致肠腔狭窄,进行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竟是直肠癌!
医生敲黑板: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却因为有“便血”这个共同的病症
让不少肠癌患者放松警惕
一拖再拖
01
痔疮、肠癌傻傻分不清楚
究竟有什么区别?
肠癌:通常指大肠癌(结肠癌与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并可能向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扩散。
(图源:百度健康医典)
痔疮:肛门周围长出了“肉揪揪”,其实不是肉,而是由肛门区域血管的扩张和充血所导致,属于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通常以肛门周围出现肿胀、疼痛和出血为主要症状。
(图源:百度健康医典)
肠癌早期非常隐秘,难以被发现,而痔疮、肠癌都会引起便血。因此将二者混淆的人不在少数,我国是肠癌大国,每年都有将近20万人因肠癌去世。据统计,临床上有80%以上的肠癌在早期被误诊为痔疮,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酿成许多悲剧。
尽管肠癌和痔疮可能会引起便血,但便血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肠癌。如果出现持续或不明原因的便血,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据统计
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
可达70%-90%
而到晚期生存率
下降至20%-30%
02
哪类人容易
被肠癌“盯”上?
如果具有以下高危人群的一种或多种特征:
高龄
年龄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肠癌的风险增加。
有肠癌家族病史
除了部分和遗传相关的肠癌,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大部分肠癌都不是遗传病。但家族中有肠癌病例,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病,个体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家族病史的人应特别警惕肠癌的可能性。
有肠道疾病
部分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与肠癌的发生有关。
有结直肠息肉
有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是肠癌的高危人群,为防治癌变,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癌前病变应及时处理。
喜不良饮食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摄入过多的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与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有糖尿病
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患肠癌的风险较高。
喜吸烟酗酒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患肠癌的风险更高。
03
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肠癌如何筛查?
肠癌的发展
早期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这时疾病已经进展较为严重。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肠癌或其前体病变,以便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肠息肉预警!
不是所有肠息肉都会发展成肠癌,但对于肠息肉一般都是建议治疗或切除,避免一切发展成癌症的可能。好在肠息肉发展为肠癌一般要5-10年,多数患者可以在体检中发现,及时治疗。
筛查方法
1.粪便潜血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个很好的筛选试验,价廉易操作。大肠癌比正常结肠粘膜更容易出血,但通常被忽略,大肠癌出血可能是间歇性的,一次粪便隐血检查并不能确认肠道里没有出血。仅有50%大肠癌和30%大肠息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如果反复数次检测,其阳性率就会明显提高。痔疮、胃溃疡、小肠出血都可能导致假阳性,因而粪便潜血试验准确性不是非常高。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进行全结肠镜检查,以便排除大肠癌。
2.结肠镜检查
是目前公认的筛查大肠癌的最佳方法。可在直接观察病变形态、位置,不仅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还能发现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大肠息肉,在结肠镜下切除息肉和其他病变,既能诊断也可治疗。
3.肿瘤标志物血液检查
在常规体检项目中经常包括肿瘤指标,但肿瘤指标正常并不代表没有肠癌存在。大家很容易被阴性的肿瘤指标误导,认为阴性就没肿瘤。实际上只有约40%的肠癌患者伴有血CEA或CA199升高,而在大部分早期大肠癌中不升高。
4.直肠指诊
大肠癌中60%为直肠癌,而直肠癌中低位直肠癌约占2/3,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在因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就诊及常规体检时,应将直肠指检列为常规,能排除约一半的肠癌风险。
5.肠癌筛查试剂盒
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脱落肿瘤细胞成分,来判断受检者是否有可能患大肠癌,适用于不能耐受肠镜检查的人群。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筛查方式,并按照规定时间间隔进行定期筛查。
美国癌症学会(ACS)建议50岁以上人群要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例行检查的年龄应提前10年,且争取每年做结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出现大肠癌的危险信号者、大便隐血阳性或直肠指诊发现异常者,应及早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大肠癌。
03
预防肠癌
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
预防肠癌和痔疮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进行筛查。以下是一些建议:
1.健康饮食
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烟熏等食物,减少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
2.控制体重
肥胖是癌症的高危风险之一,维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肠癌风险。
3.戒烟和限制酒精
烟酒中含致癌物,吸烟、过量饮酒都与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4.锻炼身体
久坐不动是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有运动习惯的人群比不爱运动者更不易患癌,定期进行适度的活动也能强健体魄,促进肠道蠕动。
5.积极处理压力
长期压力可能会导致肠道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放松技巧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降低疾病的风险。
6.定期筛查
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莫把肠癌当作痔疮
认真对待每一个健康信号!
专家介绍
朱 哲
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讲师
东方医院肛肠外科
长期致力于结直肠、肛门外科临床工作,师从国际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傅传刚教授。
擅长:结直肠癌的3D腹腔镜微创手术,低位直肠癌3D腹腔镜功能性保肛手术,痔疮、肛瘘等肛门部良性疾病手术,各种原因便血的一站式诊断及治疗,肛门部疾病日间微创手术。
学术任职:浦东新区医学会普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官、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官方杂志《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中文版译者
2018年赴俄罗斯交流,2019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交流。
肛肠外科门诊 | |
周二上午 | 北院门诊二楼 消化医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