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2.45亿高血压人群 其中超过50%合并高脂血症 高血压+高血脂 危险指数1+1>2 相比单纯高血压 “二高”患者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4倍 如何应对? 高血压、高血脂专病门诊 来解惑????
高血压、高血脂专病门诊 心内科 主要诊治: 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参与靶器官损害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生、发展。为针对危险因素提供个体化综合管理,提高危险因素控制的达标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东方医院心内科开设高血压、高血脂专病门诊。 诊疗特色: 1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难治性高血压管理 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使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全身综合因素甄别和管理,包括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同时应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强化患者血压控制效果。 2 顽固性高脂血症综合治疗 早期发现治疗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对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顽固性高脂血症,综合应用当代各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 时间 地点 周一下午 北院门诊2楼 心脏医学部
问 高血压与高血脂有关联吗? 很多人误认为高血压、高血脂 是同一种疾病 实则不然 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95%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以降压药物控制为根本手段。高血压中还有一类“隐形的杀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往往有导致血压升高的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原发疾病,高血压仅是其原发病的诸多表现之一。 高血脂 高脂血症,包括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等,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两者共存 容易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 “二高”患者要 降压、降脂双管齐下
针对高血压 之前我们做过专题辟谣贴 作为高血压的“姊妹病” 这回我们重点讲讲—— 高血脂
Q1 血脂高有哪些危害? 血脂是参与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 但若血脂过多 反而会成为血液里的“垃圾” 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若不加以控制,“斑块”会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Q2 血脂高怎么判定? 血脂常规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也是临床上最关注的指标。 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超过正常范围 都可称为高脂血症
Q3 血脂高是“吃”出来的吗? 血脂高和饮食相关 但不完全是“吃”出来的 进食过多的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内脏、糖类、淀粉类食物、过量饮酒,可以引起高脂血症。 甲减、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并发高脂血症;遗传基因可导致家族性高脂血症;久坐、缺乏运动导致代谢减低也可以导致高脂血症。 预防血脂升高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 还要定期体检留意
Q4 血脂需要多久体检自查一次呢? 根据最新的指南推荐,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血脂监测需从“娃娃”抓起。 <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 ≥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检测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Q5 降脂药物有哪些?会伤肝吗? 大体可分为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及新型降脂药物。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1 他汀类(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 3 新型降脂药物中的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降胆固醇药物使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 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包括贝特类(非诺贝特)、烟酸类以及高纯度鱼油制剂。
Q6 我血脂不高 为什么医生还让我吃降脂药? 对于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血脂控制目标不同 无论胆固醇是否增高 所有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均应服用他汀 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少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3.4mmol/L以下就可以 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本身血脂比较高的高危人群: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 合并有冠心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过支架或搭桥后的患者: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甚至1.4mmol/L以下 不能只看化验单上的“正常范围” 要对号入座 找好自己的降脂目标
Q6 已经在使用降脂药物, 需要经常复查血脂吗? 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需复查血脂及肝功能与肌酸激酶。若无特殊情况,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 若开始治疗3~6个月,胆固醇仍未达到目标值,则需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或联合药物治疗。再经4~8周后复查,达到目标值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
专病团队成员介绍
何晓燕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心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擅长高血压、高脂血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从事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工作十多年,参加国内外II-IV期药物临床研究三十多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科研项目;参编参译论著十多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十多篇;目前还参与心脏康复中心工作,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估并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
王丽洁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同济大学讲师 浦东新区医学会第二届内科专委会预防与心脏康复学组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一线工作十余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和心脏康复指导。参先后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参译《心脏用药(第6版)》,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
黄晶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目前就职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专业方向为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对肾上腺性高血压尤其是原发醛固酮增多症的介入分型诊断有一定经验。曾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称号。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5篇。
高血压、高血脂专病门诊 周一下午 北院门诊2楼 心脏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