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推进落实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东方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成功举办“体外反搏理论联合实际操作培训班”

2023-05-15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心脏康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推进心脏康复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地,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浦东新区预防与心脏康复中心联盟等联合主办的“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技能系列培训”于5月11日正式启动,今年的培训主题是“体外反搏理论及实际操作”。

此次系列的培训活动得到了浦东新区23家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在接下来的4个月的时间,每周1-2次的培训活动将在参与单位设立分会场,进行理论授课和操作带教,旨在推进心脏康复适宜技术在各级医院规范实施。

图片1.png

浦东新区医学会会长顾建钧、上海市康复学会体外反搏专委会常委陈志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徐美东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张奇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莹教授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来自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林康德卫生服务中心、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航头鹤沙卫生服务中心、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基层医院的代表,以及来自各家医院的心脏康复团队等共70多名心脏康复从业者参加学习。

图片2 浦东新区医学会会长顾建钧致辞.png

浦东新区医学会会长顾建钧在活动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此次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技能系列培训正是基于“健康中国”精神而组织开展,希望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基层医院开展心脏康复,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并最终推动落实心脏康复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分级诊疗。

图片3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徐美东教授致辞.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徐美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东方医院心内科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地市级的预防与心脏康复中心联盟,并且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程管理和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的落地,今天启动的“2023年度的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技能系列培训”就是非常好的途径,希望能将心脏康复适宜技术真真切切的带给每一家医院,促进分级诊疗工作落地。

图片4 上海市康复学会体外反搏专委会常委陈志君教授致辞.png

上海市康复学会体外反搏专委会常委陈志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体外反搏技术”是心血管疾病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基层可以广泛开展的技术,此次对体外反搏的分级诊疗培训,不仅可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进行,同时可以广泛推广体外反搏技术,为基层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疾病带来新的手段。

图片5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常务副主任张奇教授致辞.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常务副主任张奇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心脏康复流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流程的优化和延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希望各家协作单位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

图片6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忻玉荣致辞发言.png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忻玉荣作为基层社区代表致辞发言,此次活动一方面有规范的理论授课,另一方面安排了一系列分会场活动,将心脏康复适宜技术真真切切的带给每一家医院,通过本次的学术交流,将进一步强化体外反搏相关临床技能,增进上下级医院的合作。


本期培训分为理论讲课和实操培训两部分,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李莹教授,携同李继敏、王丽洁、周俊彦、黄尚玮医生共同担任大会主持。

图片7 上海市康复学会体外反搏专委会常委陈志君教授讲课.png

上海市康复学会体外反搏专委会常委陈志君教授分享了《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发展历史及作用机制》的主题讲座。陈志君教授讲解了体外反搏的由来和发展,重点讲解了其血流动力学机制和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陈志君教授表示,推动体外反博的应用,可对疾病做到标本兼治,防治结合,可助心脏康复,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适宜的诊疗服务。

图片8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何晓燕副主任医师讲课.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何晓燕分享了《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解读,详细介绍了体外反搏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诊疗规范,以及分级诊疗建议。强调充分发挥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优势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EECP治疗,不仅能促进CCS患者EECP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也高助于EECP治疗网络化管理,提高CCS 患者EECP的参与率和依从性。

图片9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李莹教授讲课.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李莹教授分享了《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角色与作用》,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体外反搏的相关研究的详细介绍,论证了体外反搏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老年人、冠脉慢血流的患者,其作用机制被证实与即时的血流动力学效益 、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相关,也有研究证实具有积极的心理治疗。最后强调EECP是冠心病治疗的有益补充,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

图片10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马岚副主任医师讲课.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岚进行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病例分享》,运用3例体外反搏的实际病例,详细讲述了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图片11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孙玉肖护士长讲课.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护士长孙玉肖讲解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及操作要点》,对体外反搏的适应症、所需物品、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结果解读等进行详细分享。

图片12 实际操作训练与学术交流.png

理论授课后带教老师进行了体外反搏的讲解、演示,手把手地指导来学习的基层医护人员。实操演示结束后,李莹教授与带教老师与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就心脏康复分级诊疗的知识、技术、体制建设及体外反搏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图片13 实际操作训练与学术交流.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李莹教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自2019年开始着手建设心脏康复中心,历经3年的时间,目前已初具规模,具备全面评估、全程管理心血管疾病的必要设备,形成了评估及干预的具体流程和质量标准,建立了一支专业过硬的医、护、技团队,心脏康复的评估和干预工作已经融入了心内科患者常规的诊疗流程,签约7家社区卫生中心作为协作单位并建立了病人互转的流程。东方医院心脏医学部真正做到了心血管疾病专科评估-专科治疗-同期的I期康复-出院前评估-II期门诊或居家康复-定期复诊再评估-III期康复全程闭环管理。后续为了让更多基层医院心脏康复从业者能参加,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将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将在区内的不同的医疗机构设立分会场进行分别培训,主要内容是操作培训。

体外反博是心脏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体外反搏有效地与运动、心理、营养等心脏康复处方相融合,优化治疗疗程和实施方案,需要广大基层医院的大力参与。目前广大基层医院在设备、技术、人员储备上还存在较大不足,是心脏康复分级诊疗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技能系列培训”正是针对这一现状而进行。相信随着此类培训班的逐步开展,更多基层医院的心脏康复接诊能力将不断提高,最终让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享受到全程化的、专业化的心脏康复治疗。(心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