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含造影)/CT/MRI引导下经皮肝脏、肺脏、甲状腺、肾脏等实体脏器肿瘤局部消融术、腹腔镜辅助下或开腹途径下肝肿瘤消融术;影像引导下各类危险部位肿瘤以及转移性淋巴结粒子植入术等微创治疗技术。
1. 肝癌、肺癌等实体脏器良恶性肿瘤局部消融、粒子植入等介入性微创治疗的体系化建设;
2. 肿瘤、肝硬化等疾病细胞治疗的基础、转化与临床;
3. 介入治疗技术与人体免疫等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4. 介入治疗技术联合靶向、免疫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从事普外科工作十余年,2006年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医院专职从事肿瘤微创介入工作。2010年8月转业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2013年8月担纲建立集影像引导下介入治疗技术和外科手段于一体的专业科室。截至目前,个人独立完成肝、肺等实质性脏器良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术、粒子植入术等介入性微创治疗15000余例次,肿瘤复杂程度、治疗的彻底性和安全性等指标均名列国内前茅。科研重点聚焦实体脏器良恶性肿瘤局部消融、粒子植入、血管栓塞或灌注(化疗)、支架置入等介入性微创治疗的体系化建设;介入与药物、放疗、外科切除等相关技术综合化、个体化应用的模式创新;肿瘤等疾病基础、转化与临床研究。尤其针对各种复杂肿瘤,创建和完善了多种治疗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模式,如腹腔镜辅助下局部消融、血管介入联合靶免药物实现局部消融或外科切除转化、经皮联合外科技术辅助下消融、外科切除联合消融一期治疗多发性肝癌或消化道原发肿瘤伴发肝转移、消融联合粒子植入、研发“钝头”微波电极消融高危部位肺结节、全麻下超声引导微波消融周围型肺脏恶性肿瘤等。完成了全球首个CAR-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联合上海市肿瘤所首次完成仑伐替尼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肝细胞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双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癌探索了新的潜在路径。